广东第二批智能建造成果巡展⑤ | 建筑机器人等工程设备助力建造“智能作业”
时间:2025-10-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聚焦政策统筹、产业集聚、创新引领和融合发展等重点发力,指导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培育全链条产业生态、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建筑机器人创新应用等先导优势,同步开展试点项目及骨干企业培育工作,鼓励全行业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等关键领域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体系,为我省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近期,经企业申报、各市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等流程,第二批省级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范例正式公布。与首批相比,这批案例在延续自主可控数字化设计软件、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线、智慧施工管理系统、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筑机器人智能工程设备五大类技术深耕的基础上,新增“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大类,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施工、管理、设备、运维的六大技术体系。本期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工程设备篇。
1、超高层住宅造楼机集成平台施工应用
成果概述:中建三局智能化建造装备“超高层住宅造楼机集成平台”重量轻,最快80分钟可顶升3米(约一层楼),竖向覆盖5-8个结构层,实现外立面结构、砌体、保温、装饰等多工序立体流水化作业。其系统由五大模块组成,集成外防护架、伸缩雨篷、液压布料机等设备,具备全天候封闭作业环境、自动纠偏、智能监控等功能,安全性高且节省人力。“超高层住宅造楼机集成平台”周转率达90%,被住建部列为智能建造典型案例,逐步替代传统爬架成为高层住宅施工新趋势。
深圳华富村项目C栋住宅造楼机
2、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征拆安置项目高质量智能焊接接桩技术应用
成果概述:传统人工焊接接桩的劳动强度高、职业健康风险大,焊缝质量不稳定,易出现虚焊、脱焊、气泡、开裂等缺陷。预制混凝土管桩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成了拉马式快速锁紧轨道、双焊枪同步焊接系统和焊缝智能识别等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管桩全自动化、高质量和高效率焊接。相对于人工焊接,机器人焊接效率提升一倍,焊接质量优于钢结构二级焊缝标准。本技术还可应用于市政管道焊接、钢管桩(柱)焊接等场景,其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制混凝土管桩智能焊接机器人
3、超高层智能自攀爬塔吊
成果概述:智能自攀爬塔吊包括内附式和外挂式自爬升塔吊,分别在招商银行总部大厦项目和厦门国际银行项目成功应用。内附式塔吊以梯子攀爬为原型,利用结构自有洞口附着,免导梁施工、免预留预埋、免高空焊接,实现无辅助“自爬升”,将爬升时间从2-3天缩短至3-6小时。外爬式塔吊实现塔吊与支撑托架塔吊与支撑托架能够同步爬升,避免高空切割焊接等繁琐工序,同时减少对其他塔吊设备的依赖,将传统爬升需占用2台塔吊50~72小时,缩短至仅占用1台塔吊8~15小时,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性。
中建八局内附式塔吊和外爬式塔吊示意图
4、云端工厂智能化建造技术
成果概述:中建四局研究并应用了基于云端工厂的智能建造技术。其中,标准、轻便的云端工厂结构体系,通过设计KT型单元改变传力途径,降低施工偏差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钢材用量17%,研发的新型附墙节点承载力较以往提升一倍;多工序的轨道式建筑机器人应用,根据现场施工工序流水和空间关系,首次在云端建造工厂上搭载索驱式、轨道式、自由移动式建筑机器人,实现混凝土、钢筋、模板智能作业,提升施工效率;工厂化通信环境,基于移动式自适应5G组网技术,建立高效通信环境,实现网络时延<100ms;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建筑机器人远程馈控与多机协同施工。
云端工厂智能建造技术实际应用场景(广州环球贸易广场项目)
5、基于顶模平台智能机器人的混凝土结构高效施工技术
成果概述:中建四局基于云端建造平台研发了混凝土振捣和整平抹光智能机器人,全程自动化施工,并可进行远程操作。振捣机器人的伸缩振捣棒可预设不同混凝土高度位置的路径坐标以及振捣停留时间,保障振捣时间,避免过度振捣和漏振现象,提高混凝土凝固质量。整平抹光机器人的激光自调平系统通过对激光基准面的识别与内置控制算法,使刮尺始终保持同一水平面对混凝土进行摊平,实现了机械化高精度调平功能,有效提高板面质量。
混凝土振捣机器人和混凝土整平抹光机器人
6、腾晖智能塔机操控系统
成果概述:腾晖智能塔机操控系统是基于北斗、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三维空间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行业率先实现动态建模、自动驾驶、智能避障、群塔协同等功能的塔式起重机智能驾驶产品,能够有效降低塔机作业安全风险90%以上,提升塔机作业效率20%-60%,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在实际使用中做到了安全可控、简单易用和降本增效,全面提升施工现场塔机操作智能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该系统已经在全国十余个省份上百个项目进行了实际应用。
智能塔机典型作业模式
7、深圳前海博物馆项目智能建造机器人施工运用
成果概述:项目广泛引入焊接、除锈、混凝土找平、打磨等多类智能建筑机器人,实现施工工艺的标准化与作业流程的智能化。钢结构焊接机器人作业稳定、成型美观,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除锈机器人适配不规则构件,降低人工误差;混凝土机器人在结构施工中精准控制平整度与施工进度,打磨机器人则有效改善作业环境,减少粉尘危害。建筑机器人助力打造高质量、低干预、安全高效的智慧工地样板,推动项目从“人力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为高质量、高效率、低干预的施工现场提供坚实支撑。
混凝土找平机器人施工作业
8、运用3D打印机、智能搅拌泵送一体机智能建造珠海市红旗镇中心广场公共服务驿站
成果概述: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打印机喷嘴,按照基于数字模型生成的打印路径,将材料挤出、逐层堆积而形成三维实体。3D打印技术作为全球研究热点,建筑业转型升级新引擎,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优势。该技术无需使用建筑模板,采用高精度的材料堆积,可以降低施工误差,提升建筑设计的自由度,可实现更多复杂建筑的施工要求,从而实现复杂造型多功能结构或建筑构件的柔性建造。
机器人3D打印智能建造过程
9、装修机器人无人化自动补料
成果概述:装修机器人无人化自动补料技术融合了智能感知与自主导航技术,多机作业时通过远程交互完成自主导航与定位、自动启闭加料盖、精准对接供料设备、全自动补料,实现精准加料控制,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该解决方案所采用的“主动监测-自主导航-自动加料-返回施工”满足全流程无人化闭环施工,保障动态避障与最优路径作业的连贯性,实现建筑场景“无人值守”智能化的突破性实践。
装修机器人无人化自动补料施工作业
10、模块化可周转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
成果概述:广东南铝建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南铝空中造楼机是一款由动力支撑系统、钢平台系统、模板系统、铝挂架系统、辅助作业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六大系统组成的立体化造楼车间。南铝空中造楼机以保障施工安全为基石,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环境优化为目标,通过工业化集成平台的系统构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精准赋能,融合建筑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搭配轻量化与绿色化铝合金挂架,为超高层建筑打造“类工厂”施工场景,全面升级现场工业化、智能建造及绿色施工水平。南铝空中造楼机具有高效施工、安全保障、精准控制等优点。
商业楼重型造楼机和住宅楼轻型造楼机
11、建设工程材料智能化检验示范实验室
成果概述:建设工程材料智能化检验示范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以智能化检验为核心的示范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攻克了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的智能识别、智能装卸、智能试验、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的智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系统、智能钢筋力学性能检测系统、智能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系统等,能够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运作与24小时无人化试验,是国内建设工程材料检测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将进一步引领我国建材智能化检测的新发展。
建设工程材料智能化检验示范实验室
12、多功能工程应急抢险5G智能检测车
成果概述:多功能工程应急抢险5G智能检测车是广东建科院自主研发并全国首创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应急抢险车载移动作业平台,融合5G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及智能传感技术等多项新技术。通过该车可快速勘测现场实景信息及数据信息,构建三维模型,快速复原现场情况;检测参数数字化采集,一键上传系统平台,数据智能分析,报告现场生成,智能检测高效便捷;车联网管理平台可实现人、车、设备智慧协同,实现远程应急指挥、专家连线会诊、多车协作配合。多功能工程应急抢险5G智能检测车适用于基坑、房屋、道路、桥梁、隧道、管道等多种工程场景下的现场检测及工程应急抢险工作。
5G智能检测车
文|记者 符映雪
原文链接:http://zfcxjst.gd.gov.cn/xwzx/tpxw/content/post_47813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深度报道
- 2025-10-15全省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安全...
-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马
- 2025-10-14全省城市供热工作会议在邢...
- 2025-10-14关于2025年度自治区第...
- 2025-10-14[三明]:4737万元!...
- 2025-10-14宁夏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
- 2025-10-14宣城市发改委参加长三角七...
- 2025-10-14自治区党委召开2025年...